“要活跃资本市场,提振投资者信心”,是一项需要综合施策、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。而这其中,坚定依法治市,优化投资环境,既是题中应有之义,也是“打造一个规范、透明、开放、有活力、有韧性的资本市场”的根本保障。
法治兴则市场兴,法治强则市场强。法治,无疑是最好的投资环境,是资本市场保持健康发展与蓬勃生机的“法宝”。
发展是硬道理。中国资本市场自创立以来,坚持在发展中规范,在规范中发展,依法治市不断取得新的成效。尤其是近年来,资本市场法治和基础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,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,市场生态显著改善。诸如新证券法、刑法修正案(十一)出台实施,从根本上扭转了违法违规成本过低的局面;中办、国办印发《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》,“零容忍”执法司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;首例证券集体诉讼“康美案”判决赔偿投资者24.59亿元,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法治史上的标志性事件……
(相关资料图)
但不可忽视的是,目前在市场各环节仍存在违法违规现象,仍有铤而走险者。因此,必须坚定依法治市,用法治力量促进投资环境不断优化,护航资本市场稳健前行。
最近召开的证监会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强调,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防假打假力度。强化穿透监管,探索运用更多现代科技手段,提升问题线索发现能力。强化会计师事务所、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把关责任,加大对第三方配合造假惩治力度。加强跨部委协作,增强打击系统性、有组织造假的合力,从严从快从重查处典型违法案件,进一步营造敬畏法治的良好市场生态。
在笔者看来,而今全面注册制下,依法加强融资端各环节监管,督促各市场主体归位尽职,是至关重要的一环。
在前端,要坚守板块定位,压实发行人、中介机构、交易所等各层面责任,严格审核,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。特别是要用好现场检查、现场督导等手段,坚持“申报即担责”的原则,发现发行人存在重大违法违规嫌疑的,及时采取立案稽查、中止审核注册、暂缓发行上市、撤销发行注册等措施。同时,科学合理保持IPO、再融资常态化,切实统筹好一二级市场动态平衡,加强预期管理和引导。
在中端,加强发行监管与上市公司持续监管的联动,规范上市公司治理。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,进一步压实上市公司、股东及相关方信息披露责任。畅通强制退市、主动退市、并购重组、破产重整等多元退出渠道,促进上市公司优胜劣汰。严格实施退市制度,强化退市监管,健全重大退市风险处置机制。
在后端,保持“零容忍”执法高压态势。认真贯彻《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》,建立健全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执法司法体制机制,严厉打击欺诈发行、财务造假等严重违法行为,严肃追究发行人、中介机构及相关人员责任,形成强有力震慑。
关于投资端,近年来机构投资者的规范发展也在提速,现在要做的就是进一步走深走实。
仅以基金为例,私募基金方面,2023年7月《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》发布,将私募基金业务活动纳入法治化、规范化轨道进行监管。公募基金方面,2022年上半年,证监会发布《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《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办法》等公募基金行业纲领文件和规则,中国基金业协会也发布《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》。从基金行业顶层设计文件,到协会的指引,都强调将“投资者实际盈利”纳入考核。随着基金业法律法规和基础制度的不断完善,势必对活跃资本市场、提振投资者信心发挥重要作用。
风物长宜放眼量。笔者相信,中国资本市场坚定依法治市,不断优化投资环境,确保投资端、融资端等方面一揽子政策举措真正落到实处,一定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。在此进程中,投资者也将更多分享中国优质资产的成长红利。
(文章来源:证券日报之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