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封神第一部》群星璀璨,我和很多影迷一样,看之前最关注黄渤的姜子牙,其次是费翔的殷寿。但没想到带给我最多惊喜的是于适,他实打实的将姬发演出了层次感,令人刮目相看。
(相关资料图)
第一层是舒适。
于适的姬发刚出场,我就对他莫名关注。姬发仿佛释放出一种天然气场,让观众意识到他是质子中最强的那一位,从而让殷寿对他的欣赏更具说服力。
于适的整体表演毫不违和,明明可以靠颜值的他,在电影里处处拼实力,似乎在努力让观众忽略他帅气的外表,和姬发这个角色深度结合,不会有让观众说“看,这个小鲜肉演技不太行”的情况出现,让自己的表演有说服力非常不容易,更何况于适又是电影新人。
第二层是精准。
我看过很多剧本,深知上面台词的复杂和人物形象的苍白,演员对角色的塑造,是在导演指导下的二次创作,需要演员下苦工准备、训练,要不断增强对角色的理解,甚至要动手给角色写人物小传,才能增强自己的信念感,这点尤为重要,毕竟演员自己相信了,才能让观众相信。
前文提到过,演员们经过严苛训练,这一点从开场攻城大战就看出来了,前面英姿飒爽的御马冲锋,和后面其他质子“献祭”时的悲悯和一丝紧张,于适都表演的非常精准,后面和“PUA大师”殷寿的很多对手戏,于适完成了多种复杂情绪的表达,其中有对父王的无条件信任,有对君王的敬畏,有在权力重压下游走在崩溃边缘的绝望,两个人你来我往的交手,每一场戏都是电影的华彩部分,也让我第一次在一部主要想看特效和动作的大片里,看文戏找到了怎么都看不够的享受。
第三层是张力。
《封神》不好拍,它不像漫威超英那样可以信马由缰的编故事,复杂的人物关系、层层递进的剧情推进,注定电影有大段的对话和文戏。避免平铺直叙、将段落拍出史诗感,压力就给到了演员,需要他们全情投入,贡献令人头皮发麻的情绪张力。
于适做到了。其实姬发这个角色,扛起了全片多个重要戏眼,如果演的稍不到位就会沦为观众笑柄。
于适将一些重要转折点串到一起,生动勾勒出姬发合乎逻辑的人物成长、内心变化路径,并将一些重头戏演了史诗感。
第一场攻城戏,万马冲锋、投掷礌石的大场面极为震撼,但比大场面更震撼的是殷寿蛊惑人心和玩弄权术。他的权谋之下,以姬发为代表的质子不过是他手上的棋子,于适一方面演绎出姬发战场上的英勇无畏,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对殷寿的敬畏和惧怕,从而凸显出姬发天真、善良的天性;
殷寿那句“马看到什么是人决定的”,潜台词其实就是质子看到什么是他决定的。姬发的英勇换不来对等的奖赏和地位,反倒让他陷入更加矛盾的处境。面对崇应彪的挑衅他会爆发、反击,看到亲生父亲意图谋反会表现得义愤填膺,此时的姬发还在对殷寿盲目信任,没有看清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。
那场殷寿逼迫质子杀掉亲生父亲的戏份,实在炸裂。于适面对李雪健这样的老戏骨,他的表现毫不逊色,带给观众难以名状的复杂观感,震撼也好、扎心也罢,其实都是演员用极富张力的表演,让观众深度共情。这场戏也成为影片、以及姬发这个人物成长的转折点,他不再冲动,而是对殷寿曲意逢迎,但内心已经种下仇恨和推翻暴政的种子,这才有了最后的勇敢反抗,至此,姬发有了明显的成长,这自然要归功于演员于适。
从《封神》里的姬发,到《长空之王》里英姿飒爽、永不服输的邓放,于适凭借不同形象、不同角色个性丈量宽广戏路,也证明了他演技上的进步,展现出95后演员的表演高度。
《封神三部曲》以神话形式呈现商周更迭,第一部意犹未尽,第二部殷寿和姬发之间的戏份应该更多,很期待于适的表演,相信他对姬发的诠释会走向深度和精度。